图片来源于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
“学历拼不过名校,技能比不过蓝翔,为什么不去留学?”这句话是一位即将去斯坦佛国际大学学习酒店管理的留学生说的。刚听到的时候觉得挺有意思,仔细一想,未尝没有道理。
为什么大家想都上名校呢?
第一、从个人发展来看。这是一个社会经济结构越来越稳固的时代,知识的价值愈发明显,人才的分类愈发清晰,分工明加速了社会的稳步发展。读名校无疑是增加了个人价值,在名校里学习到的知识更广泛,专业技能更强大,为个人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第二、从生活环境来看。“人以群分”虽然难听,大部分时候是事实——名校同学随便一个都是工程师,品牌负责人,高级策划师,,,当你想要寻求帮助或者创业帮手的时候,找来的是真正能帮助你的同伴。就连很多名企都会指定在哪些名校招聘,接触到的平台完全高出普通院校的层次。
第三、从教育本质来看。名校对教育的诠释更加透彻,一所学校能够从创办到名声赫赫,不是因为创造了高就业率,而是因为帮助了更多学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所以才能保证就业率。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在数据上呈现的是百分之99,但我们并没有听说哪所高职院校成为了大家心中的名校,对吗?
学历拼不过名校,技能比不过蓝翔,
为什么不去留学?
其实,就像我们买衣服会看品牌,买房会看地段,考大学当然也要看名气,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是每年那么多人参加高考,名校的录取比列很低,真正能进入名校的寥寥无几,也因为这样才显得珍贵。那剩下的人都去干嘛了?
除了本科院校,更多的学子进入了普通高职院校,学制一般是三年,最后半年实习。两年半的时间很多人浑浑噩噩就过了,最后找工作的时候发现什么也不会,反而是被大家常拿来调侃的“蓝翔”,因为专业化彻底所以培养出了不少领域的技术类人才,很多毕业生处于“学历拼不过名校,技能比不过蓝翔”的尴尬当中,这一点也不夸张,反而暴露出很多高职院校的弊端,原本是给没能考取大学的学子一扇新大门,却只是徒有其表(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啊),花了两三年的时间,究竟学了什么?毕业后,你能拿出的资本有哪些?这些问题才是需要实际考虑的。所以,留学成了新的出路吗?
是的,留学成了新的出路。可是很多人还没有看到这条路,或许看到了却没有办法走过去。大家都带着犹豫和疑惑,带着胆怯和迷茫,心下问自己:留学花那么多钱,万一留学回来还是一样怎么办?吕老师特别想知道,你们心里的担忧是否留学归来后能不能赚更多的钱?对于这点,虽然我不能认同读书是为了赚钱,但我认同学习技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我更希望同学们带着一颗学习的心态去做好每个年龄段该做的事,生存不仅仅是衣食住行,还有生活反馈给你的精神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