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式教育”谁来负责?论这个时代教育的悲哀!

  这两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系的应届毕业生李焓自杀的事引起了多方关注,一个外人眼中乐观开朗优秀的男孩,为何猝不及防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李焓遗书

  作为法学高材生,李焓的第一份工作不在法院,而在保险公司。尽管如此,却很快脱颖而出,在事发前几日曾在朋友圈发出“坚持不下去”这种心情,推测或因压力太大。心理咨询师杨春辉从遗书内容推测出,这是一个在社交方面,戴着面具的男孩。大家对他的印象都是开朗乐观,没有人会想到他会以这样决绝的方式离开,后再遗书中他写下妈妈在他3岁时以自杀方式离世,这是非常大的心理创伤,一直以来都不快乐很孤单,长期累积的负面情绪导致悲剧的发生。

  这已经不是个例,在过去的几年内有过不少,都引起不小的关注。

  2016年1月,三个月后即可顺利毕业,被一家知名银行录取,与女友感情稳定,在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正扬帆起航之时,北京邮电大学研三学生孙腾霄却选择纵身一跃,将希望戛然而止。

  2016年2月,18岁高中生“史学天才”林嘉文跳楼离世。林嘉文出生于1998年,目前是西安中学的高三学生。2015年12月16日,林嘉文出版《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而备受宋史学界瞩目,史学界专家赞其为“史学天才”。林嘉文离世前患抑郁症已有半年多,一直在进行治疗。曾发过这样一条微信:越发不明白自己这么拼是为什么,如果说是为自己,那只能说是为拼而拼。

  2015年,西南政法大学高材生聂兆伟平安夜自杀,推测自杀原因或因失去保研资格。

  2014年,就读台湾交通大学英教所硕士班的罗姓女高材生离世,推测或因担心写不出论文,压力过大。

  2012年5月7日上午,在积水潭桥北侧护城河内,警方发现了清华大学研三男生严俊的尸体。两个多月前,严俊被确诊患有精神类疾病,事发前曾试图摸电门自杀。在医院就诊期间,他趁上厕所之机出走,直至尸体被找到。

  2011年,北京大学45乙号宿舍楼内,一名大一新生欲在宿舍内自缢轻生时,被同学及时发现救下。曾在中秋夜痛苦称要退学,还和同学讨论过活着好还是死了好这样的问题,随后父母来过学校,在父母走后却想走向绝路,虽被同学救下却重症昏迷。

  看到这么多的案例,不由心惊!是怎样的绝望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和这个世界告别?高材生自杀频发事件不得不让人反思:到底是成长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没能正确引导这些优秀的孩子走向正规?这些悲剧的发生都和过大的压力有关,但是每个人都有或大或小的压力,他们为什么没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呢?这和成长环境和接受的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肩负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克鲁普斯卡娅

  父母拥有教育孩子的权利和责任,但不一定全是对的,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父母就应该做好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准备,为什么在孩子小时候父母会问:你喜欢这个玩具吗?长大后却忘了问:你喜欢现在生活吗?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最想得到的是来自父母的肯定,所以他们会为了父母而去努力学历,却忽略了自己真正想要的,这个时候父母应该主动去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帮助孩子共同克服困难。鲁迅曾说,教育根植于爱。父母能为了孩子付出一切,这是源于爱,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在这爱的基础上再建立一些理解和互动?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 陶行知

  人是一种情感动物,容易陷入自我误区,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了解一个人,其实看到的只是面具,自以为了解一件事,看到的是舆论引导,要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除了需要深入了解还需要可管理性的分析。教育孩子这件事,是终身的。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内心,再通过科学理智的方式去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找到理想。

  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很少有老师会去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理想,市场发生的反而是,在课堂上学生说出自己的理想却被泼了一盆凉水。理想,是一个人前进的最好的动力。我们的孩子,正因为总是感到迷茫,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感到害怕,怕自己比别人跑得慢,怕自己被比下去,于是盲目地努力,在无法收获预期结果的时候会更加焦虑不安,这往往是压力的来源。还有一些人,处于一种 游离状态,他们不去努力,在原地打转,每天都会去思考却总也没有结果,时间一长还是老样子,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被甩开了距离,如果心理脆弱的很容易就产生极端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职,因材施教,这一直只是教育者的愿景,离实现这一点还有着未可知的距离。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心理防线那么容易崩塌?

  这才是今天的重点。问出这个问题,我的内心是感到悲凉的,这个问题就像是众多教育的牺牲品堆砌出来的高墙,我们都看到了,却难以跨越。个人拙见,我认为目前我们的教育属于“高压教育”,是强制性的,并且感情色彩薄弱,甚至是冷漠的。

  同龄的孩子,坐在一个教室里接受教育,却被按照等级分成了好几拨,让孩子从小就在心里给自己和周围的人用完全不成熟的价值观下了定义,这无疑是危险的,因为一旦这种等级发生了变化,孩子的内心就会受到影响。两个孩子,一个善于学习考试,一个善于体育,他们之间的区别只是擅长的领域不同,却被“所谓的教育者们”划分开,一个是希望,一个就是成了他们宣泄自己教育失败的窗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我们的很多教育者们是懒惰的自私的,他们并没有给孩子发挥自我的机会就武断给他们打上了失败的标签,熟不知这是属于他们的失败。关于竞争,我们的孩子经历的最多,却也是最害怕的,大部分人害怕竞争,就是因为害怕失败,害怕父母失望老师失望,一直活在他们的关注中从而忘了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这种心理导致孩子没有把自己当做学习的主体,没有当做是为自己学习,所以在挑战这方面显得更为谨慎,因为他们会觉得失败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还肩负这别人的期望,所以反而不愿意去尝试。而国外的孩子显然在这方面更具勇气和承受失败的能力。长此以往,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往往一件小事都会成为导火索,这也就是优秀的高材生自杀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出现问题谁来承担?答案是:没有。

  这是多方面造成的,有家庭原因,有学校的原因,当然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问题谁来承担呢?没有。社会大众为此惋惜,父母为此伤心欲绝,却也无法改变事实。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一张单纯的白纸,小时候都会为了糖果而开心,为什么在接受了教育之后反而不快乐?这是值得深思的。除了分数和名次,心理健康也不该继续被忽略,所谓的校园心理调查和辅导,作用并不大,更像是为了完成任务,这不仅没有让很多存在问题的学生打开心门,反而让他们感到恐惧和尴尬从而拒绝接受治疗,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唯有加快教育改革,找到最适合这个时代孩子教育的途径,才能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ps:当然,也有很多优秀的人在这种环境下健康成长了,但总有许多的不愉快,那是终身的记忆,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成长的记忆显得尤为重要,对我们价值观的影响也很大。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孩子增长见识,想必是出于多方面考虑,留学受到青睐也许更值得我们反思。涿鹿教改失败事件更加说明,中国教育改革的道路坎坷而曲折,这是一场漫长的教育战争,需要政府,教育家,教育者们以及受教育者家庭的共同努力。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未尽事宜请搜索"立思辰留学"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即可。
[“自杀式教育”谁来负责?论这个时代教育的悲哀!] 文章生成时间为:2016-08-31 19:17:30

立思辰留学专家答疑 - 让专家主动与你联系!

为了节省您的查找时间,请将您要找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并提交,我们的顾问会主动与您联系。

意向地区: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验证码:
联系QQ:
咨询问题:

微信小程序

  • 留学资讯

    留学资讯

  • 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

  • 留学费用

    留学费用

  • GPA查询

    GPA查询

  • 汇率对比

    汇率对比

  • 地图选校

    地图选校

更多

推荐院校